开车进故宫的露小宝们在高调炫耀特权, 迪士尼孙女却在为享受特权深切自责……
当美国的“迪士尼公主们”选择背叛自己的阶层,联合200多名“美国百万富翁”成立“背叛者联盟”,积极致力于消除美国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时,“中国富翁阶层”中的相当一批人,却在热衷于炫耀自己所获得的巨额财富以及(因财富所带来的)特权,并无限沉醉于这种“财富特权”所带来的优越感。
在中美富翁的财富差异值正日益缩小的今天,两边的阶层自省意识与自我批判精神,整体而言却是天壤之别。
yours 非非马
“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
开豪华版奔驰进故宫的前空姐@露小宝LL(下简称“露小宝”),因为微博上的一个“炫耀贴”,瞬时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众矢之的”。
很快,网友们纷纷扒出,原来,享受“特别待遇”,把车开进故宫的“特别人士”,远不止露小宝一人。他们,是一群人。
(可左右滑动)
甚至,还有人把车开到了太庙的正门口:
对此乱相,我的前同事、极富才华的小贾同学在朋友圈发出了这样的犀利嘲讽:
“
故宫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蒂是他们的。
群情激愤、舆情至此,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权威媒体也迅速介入、发声批判。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撒欢儿”的特权。
”
这句话,还被18日的《纽约时报》相关报道引用了。
是的,我们这场因炫富和炫耀特权而引发的舆论风暴,已经被诸多国际主流媒体报道。
比如上面提到的《纽约时报》,连续两日发文报道:
英国的BBC也在17日,第一时间发了报道:
BBC的报道特别点出了这样几个细节:
每年的春节前后,北京都是游客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故宫更是人满为患。
每周一故宫闭馆,主要是为了进行维护和修缮工作。
涉事女主犯众怒,不仅是因为她享有的“避开人流,在闭馆日开车进故宫的特权”,还有她那辆惹眼的豪华座驾。
关于露小宝的这辆“大奔”,是2019款G63,“先行特别版”,据露小宝自己早前在微博上晒的,“北京第一辆”。
哦,露小宝如今已清空其所有微博,可惜太晚了,互联网有记忆。
虽然露小宝还删空了其抖音账号,可惜,人们已经在她的抖音账号上看到了她是如何炫耀价值高达580万、1000万元的豪表。
豪车、豪表之后,自然还得有豪宅,而且,不仅是用来住的,还要是用来“炫耀”的。
2018年3月,露小宝在Ins账号上晒了自己在美国新购入的一处豪宅,自称“新买的房子,超喜欢”。
如今,这处豪宅也被精准锁定、全面“揭皮”。
根据《太平洋时间》公号的深入调查,这处位于洛杉矶的奢华房产,目前市价高达8000多万人民币,室内车库可停12辆车,拥有无边泳池无敌海景,每年光交房产税就得交105万。
105万,中国一线城市里,全年税前收入能达到这个级别的,就已经可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上层。
好,这处房产内景有多豪华?
照片太多,放不过来,我干脆剪辑了个小视频,嗯,我承认,这次,我把自己的情绪也“剪”了进去:
@露小宝炫富的洛杉矶豪宅被曝光
为什么我这次要着笔墨综述“露小宝”的奢华生活?
我在美国的一个好朋友就认为,现在的舆情太过了,露小宝违反规则是该批评,可为什么要去批她有钱?有钱本身没有错。
怎么说呢,有钱本身的确是没错——如果真的得来干净合法,可露小宝的问题不仅仅是持有巨额财富(姑且先不细究这巨额资产的背后是否有猫腻);露小宝的问题还在于高调地四处炫耀这种巨额财富。
所谓网友“扒皮”,无非都是她自己先前得瑟地公开晒在网上的。(顺便说一句,强烈建议有关部门介入,好好查查,当年我们可就有郭美美案。)
我想说,虽然这种“炫富”行为的确不违法,但真得很low。
炫富者之所以炫富,无非是想借此获得一种高于众人的“优越感”。
姑且先不讨论一个有格调的人是否应当持有“优越感”这个东西,至少有一点,处处以持有的财富,以及因财富而获得的“特殊享受乃至特权享受”而洋洋自得,这真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
历来,“富有”、“极致的富有”都能带来普通人享受不到的奢华生活,占有那些普通人无法拥有的“稀缺资源”(尤其是稀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广义上讲,特别的财富即意味着“特别的权力”。
财富越多,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对自己、对社会。
而如果一个富人只知道沉醉于那种因享有“特权”而带来的极大“优越感”,迟早会被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异化”。
所以,当我看到露小宝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如此张狂地大放厥词,我一点儿都不意外:
所有相似、相关行为的背后,都有一脉相承的逻辑。
能教唆儿子打人、习惯了拿钱去“摆平”的人,自然更不会在意闯几个红灯,因为在她看来,或者说,在她过往的经验里,世上的规则是可以由金钱来“修订”的。
手握巨大财富、享有“特权”的人,如果不善于自省,很容易就会被手握的“财富特权”腐蚀异化,并最终导致“反噬自身”。一如这个忙着删微博、抖音的露小宝。
02
和“露小宝们”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迪士尼的公主们”。
我和几个中英媒体界的好朋友合作的公号《国际范Plus》(ID: Global-View)前阵子刚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武陵),详细介绍了美国的数百名“爱国百万富翁”们如何反省所谓精英阶层享有的巨额财富以及因此而来的“财富特权”,其中,迪士尼创始人的孙女,身家1.2亿美元的阿比盖尔.迪士尼,正是这个“背叛者联盟”阵营里的“急先锋”。
对于自己享有的特权,阿比盖尔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不安感。
她接受采访时回忆,小时候,她被爷爷带去迪士尼乐园:别人都在烈日下大汗淋漓地排长队,可他们却能径直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无需排队。
小阿比盖尔不无担忧地对爷爷说:“他们会恨我们的。”
而爷爷当时的回答是:“我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所以你能走到队伍的前面。”
可是,阿比盖尔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不是这样的。
据她回忆,她的父母在上世纪80年代才转入奢华生活方式,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以谦逊为荣,也很怕她产生一种“优越感”,相反,她的父母一直试图灌输给她这样的观念:
“
我们并不比别人优越。
可“特权”(无论是政治的还是财富的),就像春药,但凡享受过它所带来的“特别快感”,会上瘾般沉陷,再“戒”就需要很强的自省、定力与修为。
因此,尽管曾经有如此的自省意识,随着迪士尼家族的财富剧增,阿比盖尔和父母还是踏入了奢华生活模式。
当年,阿比盖尔的父母拥有一架波音737私人飞机,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民用机型之一。
成年后的阿比盖尔有了四个孩子,她也会带着孩子乘坐这架波音737,去看望她住在爱尔兰一个城堡里的母亲。
强烈的不安感再次袭来,是有一次阿比盖尔独自出行,她需要连夜从加州飞到纽约,结果“全体机组人员都在待命,以便随时满足她的需求”。
“当晚,她躺在机舱的大号床上,空姐为她系好安全带。” 她不禁在想这趟旅程的人均碳排放量,她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可要放弃这些东西真得不容易。”阿比盖尔在接受《纽约客》杂志采访时坦承。直到1999年,阿比盖尔才终于成功戒掉了乘坐私人飞机出行的习惯。
阿比盖尔今年60岁了,从21岁开始,她陆续已捐出了超过7000万美元的财富。
有着强烈阶层自省意识的阿比盖尔,深明:“财富越大,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她不只是放弃了自己个人不环保的奢侈出行方式,她更关心美国日益“极化”的贫富差距问题,她对目前整个美国财富分配的游戏规则发出了强烈质疑和挑战。
据《国际范Plus》文章,自1978年以来,美国的高管薪酬平均上涨了940%,然而同期工人薪资却仅仅上涨了12%。美国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已至极端状态。
就在“迪士尼集团”内部,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格尔在2018年的年薪高达6570万美元,是公司员工“薪资中值”的500倍。
整个迪士尼在2018年的利润高达近130亿美元,可他们的一名61岁夜间保安却孤独地死于车内——她租不起房,以车为家。
面对这种美国当代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阿比盖尔内心难安,用了将近1个月来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薪资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令阿比盖尔内心难安:
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这种情况——剥夺工人的一切福利,让他们只能皮包骨般生存。
”
面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现行的财富分配规则——以高管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极高薪,基层工人几乎只拿最低薪水,阿比盖尔直言:
利润也是工人的劳动果实,把一部分利润转给基层工人,这有什么错吗?
”
作为现行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的阿比盖尔,选择了背叛自己所处的阶层。
03
在美国,像阿比盖尔这样的“富翁”有相当一批人,甚至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爱国百万富翁”的组织,该组织当初发起的初衷就是呼吁向富人多征收。
包括阿比盖尔在内,“这个组织如今在美国34个州有超过200名成员,主要是科技企业家、软件工程师、华尔街投资者、实业家和家族继承人等精英。”
该组织的网站首页高高挂着“美国在线”前高管查理·芬克的一句话:
“
因为我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比我的钱更重要。
美国著名的“经济不平等问题”专家查克·柯林斯也是该组织的成员,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肉制品大王”奥斯卡·费迪南德·迈耶的外孙。
2019年7月,柯林斯公开呼吁对美国富人执行100%的房产税率,并抨击畅销多年的“涓低经济学”在美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涓滴经济学”认为,给企业和富人减税,能够惠及中低收入者。然而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却在《21世纪资本》中指出,若无激进税制,极富者将持续把其他人抛得远远的。该书在2014年出版后风行全球。
我想说,我们当然不能说美国的富豪阶层、精英阶层都能超越自身以及所处阶层的利益,全部都具有如此强烈的自省精神、自我批判意识;事实上,美国精英社会的另一面存在于《华尔街之狼》、《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所描绘的社会图景里。(我曾经介绍过“铂金包”一书,点击文章可读。)
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美国主流社会里,这种来自精英与财富阶层自身,对“财富和特权”的反省与批判,一直都有很强的声音发出。
比如美国著名的对冲基金桥水投资公司的创始人雷·达里欧,犀利指出:
“
如果不彻底变革,美国或将产生大规模冲突以及某种形式的革命,而这样的革命将损害每一个人。
曾成功投资了亚马逊的风投家尼克·哈诺尔,在一个TED演讲中先是“自曝”持有多处房产、游艇和私人飞机,然后话锋一转:
“
美国社会危机四伏,有可能沦为封建时代的食利者社会,就像大革命前的法国一样。
这些“向本阶级开炮”的“资本家们”,是如此尖锐、犀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阶层自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还因为他们有远见。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
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杰出的信息分析能力,让他们对危机有敏锐的嗅觉,能见那些愚蠢炫富、刚愎自用的富人之所不能见。
比将起来,我们的“露小宝们”不仅仅是low,更是蠢。
04
不仅美国的精英阶层有强烈的自省意识与危机意识,英国社会也如是。
比如我最近刚看完英剧《王冠》第三季(我是《王冠》系列的忠粉,也写过多篇剧评,公号菜单原创精选里可查阅),其中第九集,很大篇幅在呈现1974年的英国矿工工会所主导的大罢工。
矿工们要求获得与工厂工人同样的薪酬及福利,却被当时执政的保守党政府言辞拒绝。
对这场矿工罢工,这部由Netflix投资、英国团队主创的电视剧,对矿工是持有深切同情的。它通过伊丽莎白女王之口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看起来,他们要求很合理。”
它还以工会领袖之口,来批判打着民主的口号却只关注富人利益的执政党领袖希思:
“
你见过矿井什么样吗?捡起(矿石)来,闻闻它。当你们坐着优雅地弹琴时,我们的弟兄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日日在又黑又热的矿井里闷头苦干,暗无天日,如在地狱。他们这么做,为的是,让你,让这个国家的每个人能取暖,能用上电!
可惜,刚愎自用的首相希思完全不理会,最终不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骚乱,自己也被生生“赶下台”。连女王都不得不对他说出:
也许,你没有把他们作为人来理解。
”
女王比希思首相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英国精英不会忘记这样的教训,他们把它拍进电视剧,提醒今天的英国执政党,提醒整个ruling class。
我之前还曾写过一篇BBC拍的系列短剧《报纸/Press》(公号菜单“原创精选”里可查阅),非常真实,非常犀利。在这部剧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国精英社会里一贯很强的那支自省力量:
对权势、财富阶层持有Marxist(马克思主义)的尖锐批判精神,而对于working class、弱势群体则富有无限同情。
不瞒大家说,我自己在英国读“电影研究”硕士期间,发现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明星级的文艺批评理论大部分都是由马克思主义派伸出的。
孜孜不倦地批判财富和巨额金钱对人的异化,以及因此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来自精英阶层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ruling class自身作为的反省,以及及时的修补改善,这才让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社会,在跌跌撞撞中一直自我更新、维系到现在。
05
做这样的中西对比,当然不可以简单二分。在我们的国家,也有曹德旺这样捐出近50%个人资产、且还一直都不肯抛弃糟糠之妻的“富豪”。
可我们也得承认,整体而言,我们的富豪阶层里,普遍缺乏对自身阶层的反省。
比如,有人解决了一些就业,就热衷于把自己塑造为“商业英雄”,上电视大谈自己的社会使命感、高尚的道德情怀,还总是四处秀恩爱,直到被某丑闻啪啪打脸。
比如有人当了政协委员,公司也弄上市了,结果却被惊爆性侵幼女。
要看中国一些富人的丑陋嘴脸,前阵子的热播剧《精英律师》有“精彩”呈现。可惜,太多公号、太多观众,眼睛都只盯着剧里的穿搭,这条裙子多少钱,那快百达斐丽多少钱,以及,女秘书栗娜的完美身材。
商人任晓年,这个剧中角色不是一般得傲慢无礼、奸诈阴险,还总试图钻法律空子,为了钱可以和跟随自己多年、却患上癌症的部下翻脸无情。
和这些丑low行径相比,单纯的“炫富”都显得要less harmful一些了。
我们的很多新贵,似乎也就是普遍还热衷于享受奢华生活、展露这些“高大上”的生活而已嘛!有“贵族情结”的田朴珺,不还专门出书“炫耀”过自己的高大上社交圈,以及高大上的纽约上东区生活嘛……
爱炫富的小王,不也就是给自己的爱犬,任性买上8部iphone么……
说到这里,我也不得不还要指出一点:
露小宝们热衷炫耀财富和privilege,与王思聪因炫富而爆红(尽管他爆红不完全是因为炫富),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是大量“羡富者”的仰望崇拜与艳羡的哈喇子,滋养了炫富者的优越感,成为他们无尽的炫富动力。
所以,该反省的,并不止是露小宝们。
前阵子看到一个原本还挺喜欢的时尚博主撰文卖力吹捧一个顶级羊绒奢侈品牌,不是说这个品牌不优质,不值得夸奖,但这行文间流露的价值观,着实让我严重不适。
在这位博主的笔下,买得起或者认识这个品牌的,就是“识货的人”;
而穿这些品牌的政商名流、明星们,则会“靠”身上穿的这件羊绒衫,辨认彼此,知道“谁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嗯,我想被她提到的安吉丽娜.朱莉,一定不同意自己和同样被她提到的普京“是同一个世界的”。
为了表达对这种奢华昂贵面料的喜爱,以及显示自己的“识货”,这位博主特别形容自己“总能在一堆相似的款式里挑出最贵的一件”。
如此“自我物化”,被金钱“异化”至此,还不自知。
瞧,我们民间对财富所带来的奢侈特权,对所谓名流,素来是有无限仰望崇拜与渴慕的。而一旦占有了,也就难免会滋生出相应的“优越感”,以至于自己也颇不接待地要去炫耀一番。
这当然也是人性的一种,但人之所以为人,还在于人有自省——它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
我想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从来不是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物质,更不会在于ta是否穿得起一件一万多块的羊绒衫——这些只不过是在表征你的社会经济阶层。
我支持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所有举动,但我反感以物分人。人不是被“物”定义的。
真正决定人和人之间高下的,在我心里,是超越物质的那些精神性的品质。而通过占有“炫耀性物品”来产生自我优越感,甚至是自我成就感,是很低级趣味的。我相信,这个观点一定也有很多人认同。尽管,我们的确置身于一个很多人“羡富”与“炫富”的世界里。
希望我们,都能多一点自省。至少,愿意时不时地反躬自省。
非非马写在后面:
文章又写了很长,还因此熬了一个通宵……虽然知道短一半,不仅写作时间少一半,阅读量也可能会多一倍,但很多话还是不吐不快。
欢迎大家文末留言交流,如果喜欢、认同,欢迎点亮“在看”,欢迎转发分享出去。
如果大家感兴趣文中提到的“迪士尼公主”原文,可关注《国际范Plus》,在公号对话框输入“迪士尼公主”即可阅读,也可在历史推送消息里查阅更多文章,不少话题和文章相信都会引起大家的兴趣。
非非马推荐导读